卢钢发电机组网!发电机组工程师的家园!

沃尔奔达 发电机组网 数据中心 分布式能源 天然气  风力发电 燃料电池 卢钢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逝世!

时间:2018-11-19 17:07来源:天才简史 作者:gh_50a9e8d8208f 点击: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中科院办公厅方面获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7年“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程开甲院士于1918年出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经商世家,1931年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中科院办公厅方面获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7年“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程开甲院士于1918年出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经商世家,1931年,程开甲从家乡观音弄小学毕业后考入了人才辈出的浙江嘉兴秀州中学,在秀州中学,程开甲了解了爱因斯坦、牛顿等名人的事迹后,被他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所打动,便立志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科学巨人。

1937年,程开甲考入了浙江大学,1941年,程开甲由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原因而留校任教。在任教期间,他一边工作一边研究。1946年,程开甲远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1948年秋,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在从事研究员工作的某一天早上,程开甲无意之间从英国的新闻上看到了一条惊人的消息: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公然进犯中国长江,被解放军还击的炮火打伤了!看到这条消息后程开甲先是震惊,然后他流泪了,泪中不但饱含着他对祖国深深的思念,还有他的深切期盼,盼的就是一个敢对世界强国的无理行为说“不”的中国。

“我要回去,我的国家在召唤我。”伴随着这样的信念,1950年8月程开甲毅然决然的拒绝了高薪待遇和研究员职务,这位“异乡人”满怀热泪,回归故土,重返浙江大学物理系。

1960年,程开甲迎来了他生命中最大的转折点,他当时接到了一个电话,大体内容是让他去北京开会,其他什么也没说,一片茫然的他到北京后才知道中央点名要求他参加核武器项目,从此拉开了他不为人知的二十年“罗布泊生活”序幕。作为核试验的主要负责人,每次测试他都坚持深入一线,全面把控核试验的每一个细节,为了增强对于核爆炸现象的直观认识,他多次进入测试廊道、测试间,顶着十分恶劣的高温,甚至不顾辐射和坍塌危险进入爆心,一边走还一边询问观察,并嘱咐技术人员把现场资料收集齐全。

程开甲这样说道:“自己到地下观察核试验的许多现象,与只听汇报的感受大不相同。每次进洞,都会增加对地下核爆炸现象和破坏效应的感性认识,对下次试验方案有新的设计。”正是凭借着这种不入虎穴不罢休的精神,在程开甲的带领下,科研团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创新性的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圆满地完成第一次核试验任务,让蘑菇云在罗布泊上空升起,并拿到了全部测试数据。

后来程开甲很自豪的告诉了记者:“当年法国人进行第一次核试验,测试仪器没有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英国、前苏联也仅仅拿到了很少的一部分数据,而我们拿到了全部数据。”程开甲的发言不但振奋了国人的精神,还破除了核大国的核讹诈,让世界都开始重新审视这只东方雄狮。

程开甲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四、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生获奖无数,但是,对这些崇高荣誉,程开甲有自己的诠释:“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

“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韧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这是程开甲院士曾经写下的几句话,这也正是院士程开甲百岁科学人生的自画像。

今年4月,《解放军报》曾刊文《一生为国铸核盾——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介绍程开甲事迹。

军报文章提到,“这位被誉为‘中国核司令’的老院士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回望百年人生,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程老一生都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防事业尽心尽力。而这位两弹元勋在今天离开了我们,我们能做的只有铭记他的付出,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程老您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lugang)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工信部ICP许可证号:鄂ICP备15009276号-1